- 从“危墙隐患”到“十日清零”——杭州建德大洋镇“联心廊议事”机制跑出民生加速度
- 2025年08月01日来源:中国杭州网
提要: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动群众“说话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大洋镇人大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新路径,创新打造“联心廊议事”工作机制。在全镇19个行政村设立人大代表接待点,构建起“代表接待专窗+每月17日选民接待日+线上议事单元+流动服务站点”四位一体的多元民意收集网络,让群众诉求“随时可提、件件有应”。
“那堵裂缝足有拳头宽的危墙,10天就拆除了!”近日,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国平再次来到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大洋村,看到曾经令人揪心的危墙已清理干净,墙基平整,安全隐患彻底消除,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看似寻常的“围墙速拆”,背后是一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群众在人大代表流动接待点反映问题,到实地勘查、部门联动、安全拆除,全过程仅用10个工作日,高效回应了百姓“急难愁盼”,也成为大洋镇创新推行“联心廊议事”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鲜活缩影。
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动群众“说话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大洋镇人大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新路径,创新打造“联心廊议事”工作机制。在全镇19个行政村设立人大代表接待点,构建起“代表接待专窗+每月17日选民接待日+线上议事单元+流动服务站点”四位一体的多元民意收集网络,让群众诉求“随时可提、件件有应”。
“最近两三个月,我们通过各类渠道收集到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养犬管理、邻里纠纷调解等问题10余件,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青源村人大代表潘建昌介绍,群众的“微心愿”“小烦恼”有了专属“发声口”。
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大洋镇实行“分级协商、分类办理”机制:村民身边的“微小事”,由村一级通过“村头微商议”快速解决;涉及多部门、跨区域的复杂难题,则提级至镇级“联心廊”主题议事会,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及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实打实”破题。
“代表一线接单,能办的当场办,需协调的由镇人大办研判后精准交办。”镇人大主席蒋一新介绍,这一机制推动代表履职从“事后答复”向“源头参与”转变,实现问题发现、交办、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全镇已通过“联心廊”收集社情民意464件,召开专题议事会12次,问题解决率超过90%,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今,越来越多群众主动走进“联心廊”,参与议事、建言献策,从“旁观者”变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主人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这一民主理念正在大洋镇的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从一堵危墙的快速拆除,到一件件民生小事的高效解决,“联心廊议事”机制正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为基层民主注入新动能,为群众幸福生活按下“加速键”。在杭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