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瓶”到“管”的安心跨越——杭州市临安区打通老旧小区天然气入户“最后一公里”
- 2025年08月01日来源:中国杭州网
提要:这一“气”之变,看似细微,却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与安全福祉。在临安,不少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长期依赖瓶装液化气,存在用气成本高、更换麻烦、储存风险大等突出问题。推动“瓶改管”,不仅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筑牢安全底线的民心工程。
在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临水路的木梳弄小区,70岁的居民徐自强最近迎来了一件暖心事——他家正式接入了管道天然气,告别了使用多年的液化气钢瓶。“现在用气便宜又方便,还特别安全。”徐自强高兴地说,“燃气公司还专门上门教我们老人怎么开关、怎么检查,服务很贴心。”
这一“气”之变,看似细微,却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与安全福祉。在临安,不少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长期依赖瓶装液化气,存在用气成本高、更换麻烦、储存风险大等突出问题。推动“瓶改管”,不仅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筑牢安全底线的民心工程。
然而,老旧小区通气之路并不平坦。管道铺设涉及路面开挖、高空作业、管线协调、居民沟通等多重环节,施工复杂、成本高昂。居民每户平均上千元的安装费用,也让部分家庭望而却步。
为此,临安区纪委监委主动作为,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创新推行“纪检监察监督+行业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压紧压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全程跟进监督,推动破解资金、施工、协调等堵点难点,全力打通天然气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天然气改造是系统工程,既要科学规划,也要多方协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科科长陈亚锋介绍,为降低居民负担,临安区积极协调属地镇街、财政部门和燃气企业,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整合资源、争取政策补贴等方式,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提升效率。2024年,全区已完成20个老旧小区天然气通气改造,惠及1250户居民。2025年,又梳理出5个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目前正加快推进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
对于商户而言,“瓶改管”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更是经营成本的显著下降和用户体验的全面提升。在锦城街道琴山社区泥山湾“瓶改管”示范街,农家菜馆老板周斌算了一笔账:“以前用液化气,每月燃气支出六七千元,高峰期还不稳定,烧到一半没气是常事,客人也跟着等。现在改用管道天然气,每月费用降到三千多元,火力稳、不间断,厨房更整洁,顾客满意度也提高了。”
这条全长不足千米的街道,如今已实现商户100%通气,成为临安区推进商业区域“瓶改管”的样板工程。
安全无小事,监督不停歇。临安区纪委区监委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持续跟进燃气安全整治工作,推动建立长效排查机制,联合住建、执法、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对餐饮场所、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排查。同时,全面启动全区1320公里燃气管道的“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整改老旧管网隐患,切实筑牢燃气安全“防火墙”。
从一户居民的厨房,到一条街道的烟火,再到整个城区的安全防线,临安正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越来越多群众用上“安全气”“放心气”“实惠气”。这一根根延伸入户的燃气管道,不仅输送着清洁能源,更承载着党和政府对百姓安危冷暖的深情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