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特派员临安年鉴:一年驻村,百态绽放
- 2025年07月11日来源:中国杭州网
提要:未来,临安将探索推行文化特派员“跨村结对”“以师带徒”“1+1双特派”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文化特派员制度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九狮村酒文化体验馆 & 曲水流觞规划图
唐昌之夜
花田里·悟家训
乡村振兴,文化赋美。2024年7月,肩负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18位来自省、市、区三级的文化特派员陆续下沉至杭州临安各乡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推动“文化味”与“临安味”“乡土味”深度融合。
他们以文化为笔,描绘出一幅幅“富口袋”“富脑袋”的乡村振兴画卷。如今,站在驻村满一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从“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两个维度,回望他们在临安这片热土上的耕耘与收获。今日推出《文化特派员临安年鉴》之“文化+旅游”篇。
“文化+旅游”,他们这样干!
板桥镇上田村:吴越家训“活起来”
作为钱氏后裔的重要聚居地,板桥镇上田村是传承弘扬吴越文化的重要窗口。省级文化特派员高玉平紧扣临安区“吴越文化展示年”目标,在上田村与花戏村连片打造“花田里·悟家训”吴越文化研学项目。
他深入挖掘《钱氏家训》文化内涵,塑造IP人物“灯盏太公”,设计沉浸式研学体验场景,吸引学生、家庭和团队前来参与。自去年9月运营以来,已开展研学活动40余场,接待学生团体5000余人次,助力乡村运营增收近百万元。
天目山镇九狮村:诗酒共舞,文旅出圈
九狮村地处天目山景区南大门,素有“酒乡”之称。但长期以来,村民酿酒多为“散卖”,未能有效对接景区客流。
市级文化特派员管光前发挥媒体优势,为九狮村打造“诗酒九狮”文旅IP。通过征集酒诗词、布置互动展陈、举办“曲水流觞席”等沉浸式活动,将传统酒文化与现代文旅需求融合。
他还引入“网红打卡”理念,提升餐具设计与酒瓶包装的文化辨识度,邀请诗人驻村创作,持续为九狮酒注入“年轻态”与“社交气质”,实现文化变现、流量转化双赢。
昌化镇东街村:“唐昌之夜”点亮烟火气
东街村是千年古镇昌化的“文化客厅”。区级文化特派员张一鸣策划“潮动唐昌”文创共富街区项目,激活本地文化资源,植入新兴文旅业态,带动乡村经济。
他引入市集、舞台、节庆三大元素,构建“一个市集、一个舞台、一系列活动”的文旅矩阵:
常态化设置70余个文创摊位,激发“共富市集”活力;
打造“吴越星舞台”,吸引草根艺人登台亮相,让群众成为“民星”;
举办“唐昌之夜”“来唐昌过大年”等主题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21万人次,带动增收180余万元。
该项目不仅提升了东街村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文化特派员,他们是“能人”更是“鲶鱼”
除了赋能文旅产业,文化特派员们还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提炼价值内核、打造特色品牌,成为激活乡村文化的“鲶鱼效应”。
过去一年,他们组建了46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文艺人才512人,编创文艺作品59个,开展理论宣讲、惠民演出等活动551场次,助力文旅产业增收190余万元。
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更是乡村发展的“合伙人”。
管理机制创新,护航文化特派员制度落地生根
文化特派员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与政策保障。
临安区制定《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和服务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全区党的思想建设综合考核体系,构建“区级统筹、镇街落实、村社执行”的责任链条;建立“部务会定期研究+月度例会跟踪+季度绩效评估”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同时,整合艺术乡建、“文化管家”等专项资金,强化财政保障;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资源,成立校地艺创联盟,派驻20支高校文化特派员队伍,形成多元协同、合力共建的良好格局。
截至目前,临安已实施文化特派员项目20个,其中省级、市级项目4个,区级“小而美”项目16个,成功打造“花田里·悟家训”“诗酒九狮”“越剧文化传承基地”等一批标杆项目。
下一步:深化机制,提质增效
未来,临安将探索推行文化特派员“跨村结对”“以师带徒”“1+1双特派”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文化特派员制度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一年驻村路,百态皆绽放。文化特派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点燃希望,正让临安的每一个村庄都焕发出新的文化生命力。